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乏力 淋巴结肿大 高热 肌痛 红晕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二、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相关推荐

疱疹性咽峡炎相关医生

更多>

  • 宋志耘,主任医师
    宋志耘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天津市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擅长疾病: 对多部位阻塞所致鼾症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内窥镜技术对鼻腔鼻窦多部位病变的手术治疗,并扩展至眶周、颅底相关学科范畴。

  • 刘永义,主任医师
    刘永义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五官科

    擅长疾病: 耳鼻咽喉专业36年,对耳鼻咽喉疑难疾病有较高的诊断水平,晚期喉癌、发音重造、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鼾症临床及基础研究有丰富经验,有较多创新疗法。

  • 郑岩,主任医师
    郑岩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通辽市医院 耳鼻喉科

    擅长疾病: 耳鼻咽喉科

  • 擅长疾病: 能熟练地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并能开展各项手术如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乳突根治术、气管切开术、半喉及全喉手术、气管异物和食道异物取出术以及鼻部的手术等。

  • 卢标清,主任中医师
    卢标清 主任中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中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擅长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疱疹性咽峡炎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