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

别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手术治疗为主 为75%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静脉血栓 胀痛 腓肠肌压痛 持续性疼痛 皮温降低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应该如何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1、机械预防方法

国外采取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

  2、药物预防法

主要是对抗血液高凝状态。目前应用的方法有两种:

  1)右旋糖酐

1975年Grubr认为右旋糖酐的预防作用在于:

  ①削弱血小板活动,降低粘稠性;

  ②改变纤维凝块结构;

  ③增加血栓易溶性;

  ④有扩容作用,能改善血循环。常用的右旋糖酐70(平均分子量7~8万)和国内常用的右旋糖酐40(平均分子量2~4万),可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也可在麻醉开始晨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用1次,共3次。

  2)抗血小板粘聚药物

近年来,国外采用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粘聚药物,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一定效果。一般用潘生丁25mg,每日3次,肠深阿司匹林0.3,每日3次,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相关推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相关医生

更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