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院排行榜

湖北医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医院有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湖北省肿瘤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市中医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 襄樊市中医院、

【展开】
  • 1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237号
    收录医生 237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96名     评级 5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所口腔系。1962年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成立并在武昌开诊;1993年湖北医学院口腔系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湖北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院和主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之一。

    口腔医学院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云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博导25名、硕导60名,把握国际领先技术,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口腔内科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生物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医学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Ⅱ类特色专业,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每年可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生、八年制本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等层次的学生。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交流,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

    口腔医院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及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北省等下达的科研课题。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SCI论文发表数量多次排名全国医疗机构前20名,2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学院还与十余所兄弟院校合办、编辑出版了《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全部卫生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

    口腔医院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科研和临床实习的基地。她拥有2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位,全国知名口腔专家17人、中级以上医技人员300余人。设置口腔综合治疗椅400台、病床150张、年门诊量达50万人次,为武汉市、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全面而精良的口腔医疗与保健服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在武汉、宜昌、东莞设立10家分门诊,开拓了公立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的先河,以一流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国际最大的牙科研究组织IADR的中国分会的诞生地,口腔医学院与国际口腔医学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牙学院、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牙学院、美国农工大学Baylor牙学院、澳大利亚昆土兰科技大学、荷兰奈梅京大学牙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牙学院、日本大学松户牙学院、日本新泻大学牙学院、泰国Thammasat大学牙学院、中国香港大学牙学院和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学校签订有科研合作协议,同时接受国外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在医院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际间牙科领域的会议或论坛,在把握国际牙科研究最新进展的同时,介绍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

    全院师生员工正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并将继续为把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院校和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 2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花园山院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
    收录医生 275     评价 0         评级 5

            湖北省中医院暨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全国**一所“四位一体”发展的省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湖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医院始建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前身是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博士创办的仁济医院,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经过几代省中医人的辛苦耕耘,目前医院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新药研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省级中医院。2017年,医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是根据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精神确定建立的全国六所中医药科研基地之一,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内设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药研究所、骨伤科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临床研究所5个研究所,下设15个研究室。1991年5月,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为研究院题写院名。同年9月,李先念同志夫人林佳媚女士亲临研究院,为院名揭牌。1994年,被确定为“卫生部中药临床药理基地”。2001年,研究院与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成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研究院成功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项目。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961年,原湖北省卫生厅批准湖北省中医院前身—湖北医院为湖北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50年多年来,医院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的大型教学医院。每年完成湖北中医药大学课堂教学任务2万余学时,接收实习生、进修生、留学生、硕士生、博士生500余人次。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2008年,医院确定为全国十六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重点进行肝病研究。基地项目新建总建筑面积60040㎡的综合大楼,总投资2.83亿元。2015年4月,基地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2016年12月,基地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验收。

            目前,医院“一院五址”,即花园山院区、光谷院区、凤凰门诊、省直机关分院及建设中的武东院区。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000余张。

            医院专家荟萃。现有在职职工2438人,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07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159人。设有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拥有210名从事科研工作的全额事业编制。拥有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级名老中医27名,湖北中医大师9名,湖北中医名师14名,全国**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7名,首届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11名,湖北医学领军人才1名。

            医院专科齐全。开设临床及医技科室37个,拥有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

            医院中医特色突出。始终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精髓,在全国率先开展“治未病”、“体质辨识”、“冬病夏治”、“膏方节”等中医特色服务,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个、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各一个、二级实验室14个。中药制剂品种98个。

            医院科研实力稳步提升。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六五”至“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部省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国际、国内先进成果60余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专业19个,国家、省级学会主任委员30余人,副主委60余人。

            医院致力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捷克、新加坡、台湾等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以国家中医药研究基地为引领,面向需求、推倒围墙、整合优势资源,聚焦湖北传统优势中医药研发,广泛借脑引智,聘请国内外十余位知名专家,寻求学术技术支持。与湖北中医药大学、省内外知名药企、知名大学研究室所、国内高水平研发团队进行实质性协作与合作。与我省25家三级中医院组建湖北省中医联盟,与12家基层中医院组建湖北省中医院集团,在专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中药制剂研发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全力打造我省集政产学研医于一体、贯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

            2018年,医院将继续秉承“传承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的服务理念,顺势而为抓机遇,乘势而上促发展,努力向外拓展空间,继续对内挖潜增效,进一步补短板、强特色、立标杆,全面提升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努力建设受病人信赖、令社会满意、让员工幸福的现代化创新型中医院,引领湖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担当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示范作用,为早日实现“进入全国中医院第一方阵”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3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街道口武珞路745号
    收录医生 187     评价 0         评级 5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成立于1977年,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原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批授予的“爱婴医院”、“全国十佳模范爱婴医院”,湖北省首家生殖保健中心。医院承担湖北省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生殖健康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科研教学等六大任务,为湖北省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

    全院占地面积300余亩,现有业务用房面积15.8万平方米,分为街道口院区、光谷院区、洪山院区、徐东门诊部、丁字桥特殊儿童训练中心5部分。编制床位1900张,开放床位1400张。医院现有职工2500余人,卫生技术人员23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300余人,硕博士639人,8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200余名专家分别担任各级各类学术团体理事以上职务。2018年门诊人次254万,出院患者8.6万,分娩量2.7万。

      医院设一级临床科室30个,医技科室6个,保健科室4个,二级专科近60个。设有湖北省产前诊断中心、湖北省出生缺陷精准医学中心、湖北省宫颈癌防治中心、湖北省遗传病诊断中心、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湖北省新生儿急救转运中心、湖北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湖北省新生儿急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新生儿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等多个中心。

    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中医妇科为国家培育建设重点专科,产科、妇科、新生儿科、儿科、生殖医学、超声诊断科、儿童保健科、小儿外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妇产科、儿科、临床病理、小儿外科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妇科为全国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宫颈病变防治基层进修培训基地,新生儿科为全国新生儿专业医师培训基地,超声诊断科为国家级产前诊断超声骨干与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基地,产科为国家级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儿童保健科为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医院高度重视技术提升。产科开展凶险性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止血手术。产科、妇科、妇科II、成人ICU、外科、超声诊断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开展MDT合作,成功抢救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肠癌晚期、孕晚期车祸等高危孕产妇。妇科为全国四级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微创手术达95%以上,四级手术约占40%。新生儿科成功开展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化学疗法治疗新生儿血管内皮瘤、新生儿脑血管造影术、新生儿脑静脉窦血栓的溶栓治疗。儿童呼吸科在全省首家开展床边纤支镜技术、且**开展儿童呼吸内镜四级技术。超声诊断科开展弹性成像评价宫颈成熟度、5D-Heart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多学科协作的产前诊断模式为省内首创,年确诊畸形儿近万例,保障了出生人口素质。孤独症儿童评估及训练方法、发育障碍儿童综合训练方法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

    面向未来,医院将按照现代医院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力度,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专科建设,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力争建设成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理念先进、医疗技术领先、政府百姓满意,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省级妇幼保健院。

  • 4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香港路100号
    收录医生 148     评价 0         评级 5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于2003年9月成立,由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组成。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分别始建于1954年和1992年。中心担负着全省及邻近地区儿童疾病的医疗、科研任务和武汉市近500万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及其管理、指导任务。

  • 5 湖北省肿瘤医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
    收录医生 145     评价 0         评级 5

    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集预防、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美国巴菲特癌症中心姊妹医院、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肿瘤防办依托单位,牵头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医院设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武汉市医保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南临南湖,北依雄楚大街,座拥武汉高校核心区,紧邻武汉•中国光谷。医院占地面积15.4万平米,建筑面积13万平米,绿化面积9万平米。院区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在汉医院中唯一的绿化模范单位。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编制病床2000张,现有31个临床科室(病区)、11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医院2013年被评为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科、乳腺科、头颈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均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头颈外科、乳腺科、胸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妇瘤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优势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专科评审中,医院肿瘤学科、肿瘤放射治疗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医院配备有一大批先进设备。现已拥有6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包括中南地区首台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系统及速锋刀治疗系统)、PET-CT、3.0T磁共振、高端能谱CT 、大孔径模拟CT、ECT、大平板DSA等,为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条件。

    医院人才济济,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总人数1419人,正高职称82人,副高职称169人,中级职称25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1217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5.8%。全院硕博士285人,其中医生占全院硕博士的82.8%。

    医院瞄准国际、国内肿瘤医学最新发展,积极研究和应用当代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和方法,采用国际先进的MDT治疗理念,坚持系统、规范、综合治疗的原则,走多学科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治疗肿瘤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各学科在省内外的明显优势。头颈肿瘤、乳腺肿瘤、肺癌、食管癌、肝癌、胃肠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恶性淋巴瘤等的综合治疗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

    医院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是湖北省肿瘤学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是湖北省抗癌协会下设十四个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一批享有盛名的肿瘤专家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各专业学会、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医院还设有省结直肠癌医学研究中心、省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省立体定向放疗中心、省医疗设备维修中心等机构,指导全省肿瘤医学学科建设工作及肿瘤早诊早治项目,与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和对口帮扶关系,指导各地市肿瘤科建设;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医学院校肿瘤专业教学和省内外肿瘤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推动全省肿瘤防治研究水平不断进步。

    医院与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edical college of Nebraska University、 New Jersey Robert Wood John Medical college、法国Medical college of Nancy-Metz University 、澳洲Australi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等国际一流肿瘤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为医院首席科学家,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多项科研合作。近年来,医院承担部、省市级科研项目100多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各类专著50多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千余篇。

    医院主办的国家核心期刊《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已被美国CSI、美国CA、美国ULRICH PD、、英国CABI、日本JST、英国Global Health等多家国际数据库收录。

    医院秉承"精诚济众、德厚留光"的院训,坚持"自强、自信、求实、求精"的精神和"精诚铸业、大爱仁心"的核心价值观,以"医院持续发展、员工全面进步"为愿景,以"科学防治肿瘤、延续生命之光"为使命,以"医疗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现代化、品牌专业化"为经营理念。近年来积极开展精益管理年、学科建设年等活动,积极推行精细化亚专业分科、多学科联合诊疗、单病种规范化管理、首席专家制等创新手段,老年医师权威化、中年医师专家化、青年医师博士化的医院专家格局日趋完善。医院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形成了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6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京汉大道753号
    收录医生 107     评价 0         评级 5

      1999年11月11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正式成立。它是由国家卫生部备案、湖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大型心脏病专科医院。
     

      医院首任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晓东教授担任(现任名誉院长),现任院长由中国心脏介入专家朱国英教授担任,医院采取总经理院长负责制,行政全方位为医疗服务、医疗全身心为患者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目前,亚心医院开放床位750张,截至2012年底,共接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众多患者,成功完成多例各类简单、复杂心脏病手术,其中,心外科涵盖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搭桥、大血管等简单/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心内科,成功开展各类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检查和治疗。医院还与武汉市120急救中心联手率先开通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绿色通道”,为心梗患者挽救生命赢得时间。
     

      2013年1月,亚心医院获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2年3月,亚心医院获批冠心病、先心病、心律失常三类疾病国家级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成为华中地区唯一同时具备此资格的心脏病专科医院。这意味着,亚心医院将承担起培训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的责任。
     

      2011年7月,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直接领导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关爱中心”正式落户亚心医院。
     

      2011年1月,亚心医院心血管外科获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2010年8月,亚心医院成为卫生部试点工作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区域协作中心。10月,亚心医院成为湖北省卫生厅儿童先心病“大病救治”项目的定点医院……
     

      此外,亚心医院还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与社会各界联手,长期实施减免费用救助项目,呵护先心病孩子的健康与未来。
     

      13年来,政府支持、社会肯定、百姓认可、患者信任,汇成一股股动力,推动着亚心医院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11月,医院成功收购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成为亚心医院新疆医院;2011年2月,医院又正式托管公立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开创湖北地区民营医院托管公立医院的先河。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携手亚心新疆医院、亚心七医院,以打造“心脏专科为特色的现代化医院集团”为目标,顺应着中国鼓励多元化办医的医改大潮,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 7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武汉市硚口游艺路93号
    收录医生 78     评价 0         评级 5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湖北省**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同时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九临床学院、武汉市药物依赖治疗(戒毒)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心理治疗师培训基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实习机构。

        中心现为一院两址,分别为六角亭院区和二七院区,总编制床位950张,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年收治患者近万人次,收治患者范围覆盖华中五省。中心精神专科设置齐全,目前获批一个省重点专学科(精神科),两个市级重点专科(精神科、中医癫病)、两个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社区精神卫生、心理危机干预),同时积极发展临床心理、精神康复、老年心身、儿童精神卫生、物质成瘾、司法鉴定等十余个亚专科。

        近年来,中心坚持人才和科教兴院战略,注重人才培养、科研教学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现有职工近800人,主任医师20名,副主任医师26名,博士12名、硕士83名,受聘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市突出贡献专家、市政府**专家、市黄鹤英才、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等共计40余人。近三年,中心获批各类科研课题42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总额达243.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子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2项;三年来共发表论文171篇,其中SCI论文23篇、中文核心期刊65篇,主编或参编著作、译作16部。中心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汉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实习教学基地,每年接受实习生两百至三百余名进行精神科实习,同时积极完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江汉大学等医学院校的《精神病学》教学任务。中心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霍尼精神分析研究所、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阅读多尔多协会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定期共同主办中美、中法等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每年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两百余名学员参加培训,反响热烈。

        中心积极发挥公益职能,致力于武汉市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参与起草了《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深入开展《精神卫生法》宣传和落实;作为武汉市“1+3+13+N”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康复网络的龙头,积极承担全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阳光驿站”的技术指导和社区精神障碍康复人员培训工作,完善精神卫生康复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推广长效针剂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管理模式,真正实践“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回社区”的理念。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核心要素,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精湛的技术、规范的管理立足荆楚、辐射全国,为创建“全国前十,国内一流的精神专科机构”而不懈奋斗。

  • 8 武汉市中医医院
    武汉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武汉市汉口江岸区黎黄陂路49号
    收录医生 33     评价 0         评级 5

            武汉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5年,其前身为建于1910年的“万国医院”, 目前已经建设成为集医疗、教 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由汉口院区、汉阳院区、台北院区、二桥院区和中医药学基地组成,编制床位1200 张。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 三级**中医医院。

            医院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定走改革发展之路。现有各级重点专学科22个,其中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骨伤科、风湿病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中药药剂学、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骨伤 科、脑病科、急诊科、风湿病科、脾胃病科、治未病科、重症医学科;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3个:心血管病科、瘰疬病、内分泌病科;武 汉市中医重点专科7个:推拿科、肛肠科、妇科、疮疡科、肿瘤科、皮肤科、眼科;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1个:风湿免疫科。

            医院学术流派纷呈,中医大师名师辈出,国家级师承导师13名,省级师承导师4名,市级师承导师9名, 院级师承导师34名,涌现出了徐升阳、叶世登、徐宜厚、杜家经等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中医专家。并拥有核磁共振、大型CT、全自动生化 仪、彩色超声等一流诊疗设备,设有ICU、CCU、血液净化室、腔镜中心等,形成了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药特色有机结合的技术优势。

            秉承“团结、奋进、精诚、创新”的院训精神,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武汉市中医医院正在向国内一流中医医院稳步迈进!

  • 9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856号
    收录医生 84     评价 0         评级 5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前身是美国传教士开办的圣约瑟教会医院。经过140余年建设与发展,成为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先进、中医特色突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199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2008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2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复评,2013年评为湖北省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医院“一院三址”——即花园山院区、光谷院区、凤凰院区,占地17余万平方米,业务用房9.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250张。现有在职职工1942人,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2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120人,设有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27名,湖北中医大师3名,湖北中医名师9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1名。拥有5个卫生部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形成肝病、肾病、脑病、针灸等重点学科群和一批重点病种特色诊疗规范。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冬病夏治”、“膏方节”等中医特色服务;开设有“体质辨识”特色门诊和具有浓厚传统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部”,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各一个、二级实验室14个,现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院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六五”至“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部省级科研课题400余项。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医院秉承“传承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服务理念,正以执着的信念、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谱写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 10 襄樊市中医院
    襄樊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湖北省襄阳市长征路24号
    收录医生 106     评价 0         评级 5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襄阳市中医骨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襄阳市中医儿科临床研究中心。医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中医百强医院第56位,排名湖北省地市级中医医院之首,是鄂西北地区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区域中医医疗技术中心,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在岗职工1400余人,医院编制床位1200张,开设34个临床专业科室、10个医技科室,拥有近3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着力构建“一身两翼”发展蓝图,2017年成立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发挥国家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纽带及引领协同作用,整合全市中医药优势资源,研发中药新制剂和特色中医保健品,促进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繁荣中医药事业。全面托管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惠民院区,继续承办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河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和全市有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4个:骨伤科、脑病科、儿科、心血管科;湖北省重点中医专科4个:肛肠科、内分泌病科、筋伤·推拿科、皮肤科;襄阳市级重点中医专科9个:妇科、肾病科、肺病科、肿瘤血液病科、肝病科、脾胃风湿病科、耳鼻喉科、针灸科、眼科。儿科、脑病科、骨伤科入选“2018中国中医医院·**临床型专科”。“何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儿科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近年来,医院开展20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处于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实行多学科诊疗模式,成立“胸痛”“肝脏肿瘤”协作组、“椎间盘病”“膝关节病”“肩袖损伤”单元化诊疗工作室,依托国内前沿技术支撑,不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成立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为高危胸痛和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高效、规范、优化的诊疗服务;启用远程会诊平台,与国内知名医院实现远程会诊,使医院诊疗技术服务向服务智能化、区域扩大化、诊疗更精准化迈进。

       医院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综合治疗区、治未病中心,整理并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专业特长,开展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膏药外敷、推拿、针灸、拔罐、牵引、刮痧、经穴挑治、小针刀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手段,医院还研制了66种特色制剂,深受百姓推崇。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现代化医院制度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第二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健康促进与教育**实践基地”,并争取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

       医院在全市率先实行无假日医院工作制,开设晚间门诊和便捷门诊;应用支付宝生活号创新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首家“移动互联网医院”,开通手机端多学科诊疗预约、护理延伸服务、“淘宝”式评价等新功能;引进自动发药机,提高发药效率,让患者就医更高效便捷;成立了“为病人服务办公室”,率先引进后医疗服务系统,采用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无间隙的亲情服务。

       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不断追求最前沿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达到中医疗效显著,西医互补交融的效果,大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全国“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人文管理荣誉医院、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六五”普法先进集体、湖北省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荣誉。

专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