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症状

肝脏肿大

 肝脏肿大症状应该做哪些检查?肝脏肿大症状有哪些相似症状?

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 检查部位 检查科室 检查作用
乙肝两对半 血液血管 消化内科  传染科  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
谷氨酸脱氢酶 血液血管 血液科  主要用于肝损害的诊断。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及肾脏,少量存在于脑、骨骼肌及白细胞中。GDH除催化L-谷氨酸脱氢外,还具有催化其他氨基酸如L-缬氨酸、L-2-氨基丁酸及L-亮氨酸脱氨。异常表现为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铜蓝蛋白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ER)又称铜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α2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2万-16万,不易纯化。目前所知为一个单链多肽,每分子含6-7个铜原子,由于含铜而呈蓝色,含糖约10%,末端唾液酸与多肽链连接,具有遗传上的基因多形性。其作用为调节铜在机体各个部位的分布、合成含铜的酶蛋白,有着抗氧化剂的作用,并具有氧化酶活性,对多酚及多胺类底物有催化其氧化的能力。一般认为铜蓝蛋白由肝脏合成,一部分由胆道排泄,尿中含量甚微。铜蓝蛋白测定对某些肝、胆、肾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1)升高: ①重症感染:炎症、肝炎、骨膜炎、肾盂肾炎、结核病、尘肺等。 ②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各种癌。 ③胆汁瘀滞:原发性胆汁瘀滞型肝硬化、肝外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 ④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肌梗死、手术后等。 ⑤其他:急性精神分裂症、震颤性谵妄、高胱氨酸尿症。 ⑥在生理情况下妊娠,口服避孕药,CER亦可升高。 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铜蓝蛋白的变化规律尚无一致看法,从理论上讲,肝细胞受损害时血中浓度应降低,但RUSSO等测定54例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无一例降低,反而有近一半病例升高,与肝豆状核变性时截然不同。 ⑧有助于鉴别肝硬化和肝癌,原发性肝癌时血清铜蓝蛋白高于正常的几率为>8.3%,肝硬化时高于正常的几率为12%. (2)降低: ①Wilson病即肝豆状核变性(为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②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蛋白漏出性胃肠症、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 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道闭锁症等。 ④新生儿、未成熟儿。 ⑤见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等。 ⑥诊断肝豆状核变性:该病时铜蓝蛋白显著降低,可能由于铜过高地沉积于肝及基底核或是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所致。
脏器声学造影 全身 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  肾内科  心胸外科  肝胆外科  泌尿外科  血管外科  肿瘤科  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重要意义。异常表现: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特性,因此能对肿瘤良恶性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由于达到了对肿瘤微循环显影的水平,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微小肿瘤或其他微小占位。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闭塞以及血管畸形等病变。对于外伤引起的创伤性出血,能清晰显示出出血部位和范围。能增强整个心腔的显影,故此心内膜边缘会描绘得更加清晰。
血清戊肝抗体 血液血管 肝病  抗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结果可以为肝炎病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意义。
肝脏触诊 外科  肝病  体检保健科  肝脏触诊是指用于检查肝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肝脏触诊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肝脏异常包括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异常。
搔刮试验 外科  肝病  体检保健科  搔刮试验检查是用于检查腹部肝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此试验主要用于肝下缘触诊不清楚时,以协助定界。此试验的临床意义是确定肝脏边缘,确定腹水。

相关推荐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