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翼状胬肉 )

别名:
胬肉攀睛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0%
多发人群:
户外劳动者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视力障碍 结膜充血 结膜乳头增生 眼结膜上出现瘀点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翼状胬肉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临床上将其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又分为结膜期和角膜前期)、进展胬肉(角膜后期)和术后胬肉(又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3类。

  1.初发胬肉

  (1)结膜期胬肉:

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逐渐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胬肉,状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状胬肉。多发生于鼻侧,颞侧者较少,伸向角膜时,可侵及前弹力层及浅层基质。裂隙灯下睑裂部结膜肥厚,充血水肿,血管扩张,其尾部与半月皱襞粘连,移动球结膜则造成一横向条索。二碘曙红或荧光素染色冲洗后用钴蓝光观察,可见结膜上皮点状脱落,而其临近受上、下眼睑覆盖的结膜则不着色。

  (2)角膜前期胬肉:

肥厚的结膜形成的三角形充血皱襞,头部跨越角膜缘,底部扇状,越过半月皱襞向泪阜两侧伸展,在角膜缘前区,为胬肉的颈部。胬肉的头部在角膜缘上隆起,越过角膜缘向角膜伸展约2mm,表面有微细血管。在头的尽端有一灰白色小泡状由微粒堆积成的小岛侵入角膜浅层,为Fuchs小岛。小岛与头部周围角膜呈现肉眼难于辨认的混浊。靠体部亦有微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沿角膜缘扩张的血管分布。头和颈部在浸润充血区与角巩膜粘连。荧光素着色,呈现出上皮点状脱落。

  2.进展胬肉

  头部成灰白色胶样隆起,其尽端形成竖向锯齿状边缘,颈部血管充盈,组织肥厚。胬肉头部表面微隆起,邻近有散在钙化点,进展缘可越过瞳孔中央,深至角膜前弹力层,其上皮隆起,混浊明显。

  由于胬肉对角膜的牵拉作用,可使角膜的弯曲度发生改变而引起散光。Habsen等检查39眼发现胬肉眼呈现规则散光,散光度可达5D,但多数视力不下降。Lin等测定胬肉眼对比敏感度,发现各个空间频率明显降低。同时发现眩光现象也较正常眼明显增多。

  胬肉可长期稳定,无明显充血,组织肥厚,头部稍显隆起,其前方角膜呈灰白色浸润,胬肉不断向角膜中央推进,称为进行期。

  多无自觉症状,但当胬肉向角膜中央时展时,可引起散光、若遮盖瞳孔,则将严重影响视力、肥厚挛缩的胬肉可限制眼球运动。

  角膜有溃疡或烧伤后球结膜与角膜发生粘连称为假性翼状胬肉,它可发生在角膜缘的任何方向、是静止性,仅头部与角膜粘连。

  二、诊断

  一般并不困难。尽管翼状胬肉的改变非常直观,但也常有误诊的发生。以下是关于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成熟的翼状胬肉是在角膜上的隆起的、三角形的病灶,其基底位于角膜缘旁的结膜,而尖端指向角膜中央。如将翼状胬肉人为地分为头、颈和体三部分,头部是位于角膜的部分,颈部是角膜缘上的部分,而体部则位于巩膜表面。成熟的翼状胬肉在其头部前方边缘的角膜上皮常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角膜上皮及上皮下的脂质性改变,此改变通常与头部之间有一透明区。绝大多数翼状胬肉位于睑裂区,如初发性病变起源于睑裂区以外,则诊断原发性翼状胬肉应慎重。此外,翼状胬肉在角膜缘处与角膜缘黏连,而假性胬肉则是睑、球结膜的粘连,通常在角膜缘处不粘连,局麻下用一玻棒即可区分二者。

相关推荐

翼状胬肉相关医生

更多>

  • 席时华,主任医师
    席时华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科

    擅长疾病: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 李晶,主任医师
    李晶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科

    擅长疾病: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邱海江,主任医师
    邱海江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中心医院 眼科

    擅长疾病: 从事眼科工作25年,擅长眼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擅长复杂白内障手术,眼底病手术,眼肿瘤及眼整形治疗。

  • 吴栋,主任医师
    吴栋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延安市人民医院 眼科

    擅长疾病: 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眼眶肿瘤、眼底病,眼科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等手术。

  • 李素饶,主任医师
    李素饶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眼科

    擅长疾病: 熟练掌握眼睑、泪器、结膜、角膜、眼表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葡萄膜疾病、免疫性眼病、眼底病、眼外伤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医学验光过程,能够为屈光不正及老视患者提供准确的验光。

翼状胬肉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