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溶血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多发人群:
婴儿多见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溶血性黄疸 溶血现象 免疫性溶血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溶血就诊?

溶血就诊指南针对溶血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溶血挂什么科室的号?溶血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溶血要做哪些检查?溶血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溶血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溶血患者就医,解决溶血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溶血性黄疸、溶血现象 、免疫性溶血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黄疸消失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溶血减轻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心力衰竭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对其进行检查,有助于鉴别红细胞相关的血液疾病。 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指测定血浆中血红蛋白的量。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在脾脏破坏,分解为血红蛋白,再逐步降解为铁、珠蛋白、胆红素。通常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当红细胞破坏,如发生溶血时,血红蛋白释放入血,血浆内游离血红蛋白增多。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反映溶血性贫血病人血中红细胞破坏的情况 3.红细胞寿命 红细胞的寿命是100~130天,平均125天左右,此外应用51铬标记红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减少50%,即T50半衰期作为临床指标,此法较简便,正常人为25~40天,20天以下为缩短,17天以下为明显缩短,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寿命明显缩短,如镰状红细胞性贫血缩短至5~15天,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缩短至10天左右。 诊断标准 (1)缺铁性贫血等营养性贫血有效治疗的初期,要随诊观察,加以鉴别。   (2)骨髓无效造血: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不短。   (3)组织或体腔内出血:胆红素(间接)也可升高,出血停止后自然恢复。   (4)胆红素高,无贫血在Gilbert综合征或其他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见,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测定正常。

相关推荐

溶血相关医生

更多>

溶血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