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副溶血性弧菌食物...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多发人群:
青壮年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腹部不适 高热 黏液便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1.血象 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在(10~2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80%以上。

  2.粪便镜检 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常伴有红细胞,易被误诊为菌痢。粪便培养可检出副溶血弧菌,绝大多数迅速转阴,仅少数持续阳性2~4天。

  3.细菌培养 发病1~2天,粪便培养阳性率高,2天后阳性率减低。可疑食物,如海产品、腌渍品等细菌培养,有时亦能分离出细菌。目前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分析鉴定,可准确迅速诊断。

  4.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DNA该技术简便、快速、特异、灵敏度高。

  5.血清凝集试验 患病初期血清凝集效价较高,此后大多很快转为阴性。如效价达到1∶80~1∶160,可诊断本病。在恢复期,检测耐热溶血素抗体,滴度常明显升高到1∶80~1∶160。

相关推荐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相关医生

更多>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