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5%以上
多发人群:
新生儿多发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高热 呼吸衰竭 气急 气息异常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新生儿发热检查

一、检查

  新生儿腋温超过37.2℃或肛温超过37.8℃时即为发热(fever),进一步应明确发热的原因,首先除外各种感染病因。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容易诊断。但首先应准确测量体温。

  测量新生儿体温常用部位是肛门、腹部皮肤和腋下。通常将肛温视为深部体温,测肛温时温度探头插入深度为3cm。测肛温的缺点是偶可引起肠穿孔,这种情况极少见,如操作谨慎轻柔,完全可避免。测量皮肤温度的优点是能及早发现由于环境温度影响引起的体温过高,对新生儿的干扰很小;缺点是探头不易固定,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弥补的方法是用双面胶将探头固定在皮肤上,上面覆盖反光片。腋温的优点是对新生儿干扰很小,受外界影响也小,兼有肛温和皮温的优点,因此,临床上通常以测腋温作为新生儿体温监护。腋温接近深部体温,一般情况下较肛温低,若机体受寒冷刺激,棕色脂肪分解增加,此时腋温偶可比肛温高。

  测量体温的间隔时间需视新生儿体温是否稳定和所使用的方法而定。如用热敏电阻为探头的电子体温计,温度探头可固定在新生儿身体某一部位作为体温监护,随时可从数字屏幕上得知体温读数。如用间断测温法应注意勿过频。临床常用的水银柱玻璃体温计,价格低廉且较准确。用于新生儿应另外设计低温读数,可以测得低于35℃的低体温。

  因环境温度高或喂养不当等非感染因素引起者,常有脱水和高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有血液浓缩时,红细胞破坏增多,因此,胆红素浓度增高。感染引起,有感染性血象,如有败血症,血培养阳性。

  常规作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除外肺部感染,除外神经系统病变等。必要时做脑电图、CT等检查。

相关推荐

新生儿发热相关医生

更多>

新生儿发热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